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 正文内容

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民风_西双版纳的民俗

2022-06-26星座

傣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一、婚姻

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

二、节日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

1、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2、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

3、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三、丧葬

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扩展资料

傣族的分布和语言: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大体分为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两种。有本民族文字,但因居住地域的关系,各地方使用的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傣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

傣族是跨境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部分信仰原始宗教。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地区的傣泐支系,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傣雅支系传统民居多属于土木结构建筑。

傣族一年中有三个重大节日,即“桑堪比迈”(傣历新年,阳历四月中旬)和“毫瓦萨”(守夏或雨安居,俗称关门节,阳历七月中旬)、“奥瓦萨”(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称开门节,阳历十月中旬)。傣雅支系和部分傣那支系则过“比迈楞叁”(即过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俗文化如下:

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区,与壮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他们以“纹身断发”为共同习俗,而又互相杂处。他们的足迹还在老挝、泰国北部、缅甸和印度地区。他们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傣家菜很少是热菜,很少向中国的传统菜一样炒,他们不用油,几乎都是用生菜或是加水煮熟以后沾蘸水伴着吃的,口感或苦或酸,有点辣。他们的菜很奇怪,有的臭的问这都不想吃,但口感却特别鲜嫩爽口,比如说他们的特色菜臭笋;有的夹杂着各色的香菜,他们的香菜种类特别多,很多的凉拌菜和蘸水都会加入不同的香菜,向云南的过桥米线就是特别细的米线加香料在家柠檬汁凉拌而成!

西双版纳的傣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傣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大多聚居于我国云南省边境。

根据统计,傣族人口为102.5万。

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历史和文化渊源,语言和习俗也与上述民族接近。

“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有着自己的悠久的历史和风俗。

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

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

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婆罗米字母),与老挝(zhuā)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

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1.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显著特点。

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恋爱自由。

未婚青年男女在节日或盛会场合,可以自由和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傣族习俗中称“串布少”(“布少”——姑娘)。

傣族中很少“重男轻女”的意识,多生超生情况不多见。

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会问题不多。

由于家长制的薄弱和对个人个性发展的束缚较少,对傣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们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闲着,他们那边的男人娶妻,就像我们这边的男人入赘。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慢慢的变弱了点,但在一些平困地区,这种现象还是很严重!

2.竹楼

竹楼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点。

竹楼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放牲畜。

上层竹楼中间安放火塘,内间为卧室。

竹楼由木柱支撑,正房四周由竹片围成,楼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顶是人字形茅顶,人们要从梯子上楼。

傣家竹楼通风、凉快、清洁、明亮,又可以防备野兽的袭击,十分安全。

3.服饰

傣族的服饰颜色特别鲜明,大胆。

像是明清时期的彩绘,特别漂亮。

衣服上面绘画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萝等一些花,比较高级的用存手工绣,这种工艺已经比较少见了,价格也比较贵!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线,手工制出来的,做工特别精致,耐用,上面的画案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如果现在还能保存这种工艺的话,应该也会像 *** 地区的挂毯一样闻名于世了吧!

傣家妇女穿筒裙,上着窄袖短衫,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质地柔软轻盈、色泽鲜艳大方,适于表现女子的体态,非常美丽。

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会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块布缝成一个圆筒,围在腰间,大概有一圈半!这种穿法一般只有当地人会穿,一般人穿一会儿就要掉!不过现在由于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穿,方法已经改进了,可以扣上!傣族服装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据你的各部位贴声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丢不可以穿了!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头。

男人纹身较普遍。

现代由于傣族的贫困和落后,及穿傣族服装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伤大雅。

所以越来越少的人穿了,尽管很多人会给自己定做一两套,却不怎么穿~

4.禁忌

傣族的禁忌与宗教有关。

如进入佛寺殿堂之前必须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

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5.饮食

与大多数亚洲民族相同,傣族人的饮食以谷类为主。

不同地区的傣族主食谷类稍有不同。

根据仲富兰在《傣族风俗介绍》一文中所记载,德宏的傣族人主食梗米,而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主食糯米。

(3)傣族人所食的肉类主要为猪肉、牛肉和鸡鸭,很少是羊肉。

(仲富兰 3)苦笋、苦瓜是傣族的常见蔬菜。

傣族人喜食昆虫,蝉、竹虫、蜘蛛都是傣族小吃的原料。

(仲富兰 3)

最具特色是竹筒饭。

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他们用手抓饭吃~

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特产,唐代就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特产非常丰富,仅水果就有110多种,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199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正式向外界开放,人们可以亲身游历大自然的宝库,体味浓郁的亚热带风情。

傣家菜很少是热菜,很少向中国的传统菜一样炒,他们不用油,几乎都是用生菜或是加水煮熟以后沾蘸水伴着吃的,口感或苦或酸,有点辣。

他们的菜很奇怪,有的臭的问这都不想吃,但口感却特别鲜嫩爽口,比如说他们的特色菜臭笋;有的夹杂着各色的香菜,他们的香菜种类特别多,很多的凉拌菜和蘸水都会加入不同的香菜,向云南的过桥米线就是特别细的米线加香料在家柠檬汁凉拌而成!对于那些连香菜的不吃的人,估计云南菜他们是无福消受了!

6.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上座部(小乘)佛教的民族。

与汉族所信仰的大乘 佛教不同,傣族人所信仰的小乘佛教没有菩萨信仰,也没有烧戒疤的陋俗。

与其他小乘佛教地区一样,傣族的男童在成年之前需出家受沙弥戒,在寺庙接受佛教的宗教教育,然后他们可以选择还俗成家或留寺继续修行成为受比丘戒的正式僧人。

未出家者将被视为未成年或没有教养。

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5]。

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称宗教为“沙煞纳”,把他们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纳帕召达麻”。

帕召达麻指的就是佛祖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

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

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

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

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

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7. 节日

傣族节日大多为佛教节日,其中最著名者为泼水节。

在《傣族泼水节的起源和来历传说》一文当中,作者指出泼水节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仪式,后被佛教吸收,成为浴佛节。

泼水节也是傣族文化中一年的开始。

(1)泼水节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中旬。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8.医学

傣医(傣族)、蒙医(蒙古族)、朝医(朝鲜族)、维医( *** 尔族)、藏医(藏族)、壮医(壮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

现在比较为众所周知的是云南白药

9.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

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

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10.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11. 戏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

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

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

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

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

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

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

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历法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献,有古老的贝叶经。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

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

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

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

医学

傣医(傣族)、蒙医(蒙古族)、朝医(朝鲜族)、维医( *** 尔族)、藏医(藏族)、壮医(壮族),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六大民族医药体系。

文学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

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戏剧

傣剧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区。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

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

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

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

1960年第一个专业演出团体潞西县傣剧团成立,1962年扩建为德宏州傣剧团。

1962年,《娥并与桑洛》参加西南区少数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引起轰动,被誉为“东南亚的明珠”。

除德宏州傣剧团这样的专业团体以外,较大的傣族村寮几乎都有业余演出队伍。

目前傣剧基本上只为老年人所喜爱,年轻人因为听不懂而对其没有多大兴趣。

傣剧在传承方面的困难日益凸现[3]。

舞蹈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

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

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节庆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傣族)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服饰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欢乐的泼水节与那动听的传说,不仅仅属于傣民族的。

每逢傣历新年的到来,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和德宏的德昂族、阿昌族,都在一起共同欢庆,举行泼水节活动。

国内外游客也非常喜爱和向往这个色彩缤纷的盛会,因此也都很想了解和熟识傣家的泼水习俗。

既是这样,我们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旅游部门(包括旅游企业)就应该负责任地搞好泼水节活动的宣传,让这个风靡中外的民族节日有它本来的面貌和历史。

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园内,这个节日活动更应具有传统色彩和民俗情调。

泼水节在傣语叫“楞贺尚比迈”,因傣历元旦在六月,又称做“六月新年”或“六月节”(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

泼水仪式活动又是此节的主要活动,据一本叫作《车里》的史地小丛书里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佛寺赕佛。

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浴佛之后,民众更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事。”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傣历新年不断增加了新的内容,除了赛龙舟、放高升、丢包、放火灯、赛鼓、跳孔雀舞、泼水祝福以外,增加了体育表演、文艺演出、游园联欢、放氢气球等,慢慢将浴佛仪式活动淡化了。

作为以保护、发扬傣族传统文化为重要宗旨的傣族园来说,要不要恢复那些浴佛仪式活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

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

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

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

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

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

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

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

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

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

傣族的风俗习惯有那些?

傣族风俗习惯: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饮食习惯: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饭又称竹筒饭,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用火烘烤而成的。

傣族的礼仪文化:傣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饭菜。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

扩展资料

节日

1、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

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2、泼水节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

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邮轩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双版纳傣族民俗民风_西双版纳的民俗” 的相关文章

柳州的民风民俗

柳州的民风民俗

  洋紫荆花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符号  办好紫荆花节,柳州人底气在哪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王剑 谢永辉 刘山 策划、统筹:刘山    去年4月,柳州淹没在紫荆花的海洋中,吸引大批市民赏花,摄影发烧友更是动用吊车升高拍花。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王缉宁 摄    今年3月底4月初,柳州将举办首届紫荆...

写民风民俗 写民风民俗的作文的题目

写民风民俗 写民风民俗的作文的题目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儿时的端午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节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时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难以忘怀。与平时的过年过节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总会让我乖乖坐在床边,给我讲一些过节的规矩,例如“不许乱说话““不许偷吃冷粽子”...

中国有什么民风民俗 中国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中国有什么民风民俗 中国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中国的习俗有哪些?1、喜庆春节春节:便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一年之始,万象更新,“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除夕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几a(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几月几号)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几a(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几月几号)

1、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在努力泼水中,终于把这个火球给扑灭了,大家也恢复到了原来的幸福生活当中后来就有了从祖辈到现在所传下来的西双版纳泼水节,而现在泼水节也成为了西双版纳傣族人每一年的新年节日,在傣族非常的;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4月1316日,一般持续3至7天西双版纳及德宏地...

描写民风民俗的好句摘抄

描写民风民俗的好句摘抄

关于民风民俗的名言诗句1.有什么民风民俗的名言名句风民俗名言 1.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清·顾炎武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王充 3.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宋·苏轼 4.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清·魏裔介 5.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汉·司马迁 6.伤风败...

关于民风民俗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民风民俗的手抄报内容

民风民俗手抄报资料 关于民风民俗手抄报资料1、民风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2、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