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 正文内容

清明唐杜牧的意思

2023-10-22星座

清明唐杜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是?

《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2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杜甫,是什么意思?

杜甫也写有清明诗。

清明二首

唐 ·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第一首诗,诗人由清明景事兴感,抒写自己的悲惨遭遇与高洁志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段落。第二首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着重写飘泊之感,情怀抒发则更挚切深痛而饱满。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首联概写诗人苦于飘泊,年老病废的不幸命运,并启二三两联。偏枯病名,《黄帝素问》说“风疾或为偏枯”。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第二联紧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左臂偏枯”,“双下泪”“左书空”如两个特写镜头,将首联漂泊病废内容具象化,“寂寂”、“悠悠”两个叠词,更强化了诗人无依无靠,飘泊不知所归,流浪难与人语的悲凉气氛。茫茫人寰,无人可语,卧病在舟,飘荡无期,右臂残疾,左书难以成字,虽想停舟驻足,却又无岸可登,思前想后,诗人泪雨滂沱,心如刀割。此为近承。第三联在上联具写的基础上概写,远承首联。蹴鞠即打球,与荡秋千等都是清明时节游戏,诗人选取它们入诗既照顾诗题,更含有深意。《杜臆》认为蹴鞠乃军中击球之戏,此代指兵乱,战乱频仍中的飘泊就更为艰辛,此其一;清明打球乃唐旧俗,不止军中,宫中犹耽此戏,王建《宫词》描写道:“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诗人用此,寓有想望京华之意,此其二;其实,蹴鞠秋千在此还具有比喻、双关意义,诗人的一生不正象球那样被人踢来踢去,命运不定,也不正如秋千般飞荡往复,高低起落,难以自控吗?此其三。“十年”言久,“万里”言远,诗人从时空两个角度叙写自己不幸。“十年”既是虚指,也是实指,从诗人贬出朝迁到现在已是十年光阴过去了。多少年来,诗人象毡球象秋千飘泊动荡,本已足悲,挈妇将雏,一天一天远离京华,则更增其若,荆楚的清明风俗虽与长安相同,正因其同,却不得不使人忆起流窜四处的亲朋,这益使人难堪万分,柔肠寸断。诗人在这十四个字中熔铸了极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体验,它们依次叠现出来,既富有层次感,又极见浑然一体,具有极强的内在情感张力,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联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诗人由上联蹴鞠秋千等物事巧妙转入对景物的描写,情感也逐级上升到新的高度。春来了,去冬南来的雁阵又纷纷穿云北去,赶赴北国的家园;四野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诗人从高下两个角度取景。紫塞,北地边关,诗人用此代北方的京华长安。南鸟北归有期,迁客返京无望,可谓人惭北鸟。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其后仅于寒食后一日为之,成为沿袭故俗遗迹。春季当用榆柳,荆楚却用青枫,足见异地异俗,更易令人想到《招魂》中的句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这与诗人当时心绪是极合拍的。北方紫塞,楚中枫火,两两相隔,山高水远,诗人之心禁不住越过千山万水,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都京华。长安的楼阁一定早掩映于阳春三月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吧?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早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在如诗如画的想象之景中淋漓尽致地渲泄出来,表达却又含蓄深婉,真切动人。诗人到底忘不了社稷和君王。第四联为眼前实景,旅雁青枫却给人以无穷想象的天空,景深因之加大;此联为想象虚景,烟花锦绣又紧扣节令,近远两景真幻交融,动静兼具,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密,技巧之高妙。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春水滔滔归向浩渺无边的洞庭,隔断了诗人的归路,举目皆茫茫白苹,更使白首诗人愁肠百倍,不能自持。“春”是节令的周而复始,“白”是色彩的比照烘托,两词叠用,极写诗人万般情怀。春水也如大雁一样,能够如期回归,诗人却不得不淹滞湖湘,返京无计;白苹虽有荣枯,尚能年年开花,诗人却盛年不再,衰落无成,然诗人偏又心系长安,不忘社稷,怎不愁上加愁呢?是景语也是情语,情因景生,情变景换,在情感的千回百折、跌宕渲泄中,结束全诗,只留下茫然、哀痛、无言的回声。结联素来为人称道,刘禹锡《嘉语》言此联人不可及,尤以叠字见妙,位云亭《秋窗随笔》赞其“风神摇漾,一语百情”,从艺术技巧和审美效果两个方面进行了极高的评价。

在内容上,《清明二首》因节兴感,借景借物抒怀,既写平生不幸,更让人看到诗人心中交织纽结的矛盾和痛若。诗人平生抱负无望可展,加以身老病废,流离失所,意识中潜藏的释道思想不禁抬起头来。在最后岁月的诗稿中,他感慨自己“久放白头吟”,渴望能“忘机”“返朴”,他追慕桃花源式的世外“淳古”生活,认为“富贵功名焉足图”,希望在“乐国养微躯”,且欲与山鸟山花结邻为友。然而诗人终归是诗人,即使成了江湖“渔翁”失群“孤雁”,也永不失“每饭不忘君”的本色。他总是心系故园,“每依北斗望京华”,不舍辅佐君王“几回青琐点朝班”的过去,“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诗人依然雄心不已。这样,进与退,入与出的矛盾在诗人心中此消彼长,掀起剧烈冲突,当然前者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情怀,也鲜明体现在《清明二首》中。贫病交加的诗人,眼前的欢乐之景无一不牵发缕缕哀愁,促使他追想严君,向往山林的任运生活。然而北回的大雁,飘流的枫烟,应时的春水,又注定他割弃不了“秦城楼阁”和“汉主山河”,且因之愈复悲哀。诗言情志。诗人这种深沉浓烈的情怀根植于诗人高尚深厚的爱国主义心灵,是诗人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而必然的写照。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是深可宝贵,值得今人发扬光大的。这也是这首诗的价值所在。

艺术表达上诗人也颇多成功之处。诗人善于选景构图。新火新烟,湖色春光,旅雁青枫,烟花锦绣,组成一幅有声有色、历历如见的江南初春图,而鸟衔花,儿骑竹,童妆胡服,女作细腰,定王旧城,贾傅古井,又是一卷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俗图画。诗人选景注意大与小,远与近,高与下,动与静的角度变幻和配合,并把古与今,想象与现实有机融汇,内容丰富多彩,画面流走生动,境界高远阔大。诗人善于炼字炼句,以“净”写初春湖光山色的特征和神韵,以“远”状诗人欲留不能,京华日远的感伤,以“虚”道诗人囊空如洗的贫寒,“十年蹴鞠”一联高度浓缩概括,达到了言约意丰、辞断意属的审美高度。叠词、复字、双关等技巧,既增诗句声态之美,更使平常词眼产生了新的丰富深涵,扩展了诗的容量。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

全诗以情感的构思线索,取景用事全为抒情服务,所以景随情移,步步变换。或以乐景衬哀,或直写哀景,第二首后三联则把情景高度统一于一体,一般景万种情叠起千重心浪,把全诗情绪推到最高点。诗人又善于多角度切入和转换,多重诗歌意象纷至沓来,仿佛随手拈出,又极妥贴自然。象第二首,首联点飘泊之苦,二联近承具写,三联远承概写,又带出清明物事,融深慨于其中。四联是眼前景,旅雁由地上云,新烟袅袅腾空,视点从低至高摇移;五联是想象着笔,结联又归于眼前茫茫湖水。结构上纵横开合,景致上伸缩自如,情感氛围步步加深,似淡实浓,似散实密,似漫不经心偏又构思绵密。语出自然,旨归深烈,简易纯熟,深然天成,正是诗人晚年诗作的鲜明特点。

在章法上,第一首前后两联都紧扣自身着墨,中间两联拓开一笔,写当地风情民俗,离合相间,跌宕起伏;第二首前三联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写景,景真情深,两大板块如又峰并峙,各显千秋。第一首起于风物人事,言志作结,第二首由自身飘泊启篇,又归于湖南风物,两首诗在整体结构上有一种曲折变化之貌,回环错落之美。总之,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达上看,《清明二首》都是诗人晚年的好诗之一。

杜甫清明诗句的意思

1. 杜甫关于清明的诗句

杜甫关于清明的诗句 1.杜甫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是

1、《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2、《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3、《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第一首《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表现了诗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联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颔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联总收全诗的思想感情。

全诗语言自然凝炼,风格苍茫沉郁。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

“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

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

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

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话,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尾联两句总收全诗。

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

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2.杜甫描写“清明”是诗句有哪些

杜甫写清明的诗词就两首,另有两首写寒食的也挺贴近清明主题的,一并奉上。

1、《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

2、《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3、《清明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4、《寒食夜苏二宅》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3.杜甫的清明诗是

这是杜牧的诗

赏析: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4.关于清明杜甫的一首诗是什么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

金镫下山红粉晚, 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

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 况乃今朝更祓除。

其实杜甫写清明的诗有两首,上面是其一,其二如下: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至于人们常言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是杜牧所作,而非杜甫!

5.古诗清明杜甫

《清明》[ 唐 ] 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马援征行在眼前,葛强亲近同心事。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

古时丧乱皆可知,人世悲欢暂相遣。弟侄虽存不得书,干戈未息苦离居。

逢迎少壮非吾道,况乃今朝更祓除。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6.杜甫:《清明》的诗歌内容分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邮轩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明唐杜牧的意思” 的相关文章

清明唐杜甫的意思(清明是杜甫)

清明唐杜甫的意思(清明是杜甫)

杜甫清明诗句的意思1. 杜甫关于清明的诗句杜甫关于清明的诗句 1.杜甫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是1、《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2、《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

杜牧写的清明这首古诗的意思

杜牧写的清明这首古诗的意思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王维《鹿柴(zh ài )》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人有悲欢...

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清明这首诗是杜牧写的还是杜甫写的

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清明这首诗是杜牧写的还是杜甫写的

意思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寻找一个小酒店,可以歇歇脚,避避雨,还可以小饮几杯,解解春寒,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散散心头萌发的愁绪;1 全诗意思是在江南的清明时节,总是细雨纷纷,飘飘洒洒,在路上疲于奔波的行人一个个都情绪低落,神魂散乱询问当地人哪里...

清明夜这首诗的解释_清明夜这首古诗的意思

清明夜这首诗的解释_清明夜这首古诗的意思

清明夜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清明夜》表达了诗人留恋美景,害怕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情怀和闲适之情。诗的第一句将诗人所处环境描绘了出来,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第二句中的“碧和红”字显示了作者愉悦的内心。“独绕回廊行复歇”则写了诗人独自踱...

杜牧清明(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杜牧清明(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哪里)

《清明·杜牧》原文与赏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为杜牧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时所作,是一首千百年来流传甚广的诗篇。清明时节正当阳春三月,花艳柳绿,春光明媚。不过,有时也会细雨纷纷,下个不停。首句所写,正是这样一种易于令人伤感的天气。次句接写细雨濛濛中...

清明夜这首诗的解释_清明夜古诗意思全解

清明夜这首诗的解释_清明夜古诗意思全解

  诗词大会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出自(《客中作》)。  【解析】“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李白于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本诗作于东鲁兰陵,以兰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