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 正文内容

医古文《周易》三则翻译(医古文周易三则简体)

2022-10-21星座

医古文翻译: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明矣。苟循往以御变

选自刘禹锡《鉴药》....原文和翻译在下面.....追加分啊!

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食精良弗知其旨。血气交沴,炀然焚如。

客有谓予:“子疾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者造焉而美肥,跛者造焉而善驰,矧常病邪?

将子谒诸!”予然之,之医所。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

而致也。今夫藏鲜能安谷,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一药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

服是足以瀹昏烦而锄蕴结,销蛊慝而归耗气。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予受药

以饵,过信而膇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关言曰:“子之获是药,几神乎!诚能遭己。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

求之,所至益深矣。”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猜至诚而惑剿说,卒行其言。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

周体,如痁作焉。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吾固知夫子未达也!”促和蠲毒者投之,滨于殁而有喜;异日,进

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善哉医乎!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

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翻译:刘某(作者)闲居(家中),得了病,吃精良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味道。血脉和元气都不通畅,滚烫

滚烫的如同被火烤灼着似的。

有个客人对我说:“您的病很多日子了,如今我那有个方士(会方术之人),沦落混迹于医生(看来古代方

术高于医术。)得麻风病的去他那治疗会变成漂亮而健康的人,瘸子去他那治疗会变成善于奔跑的人,更何况常

见的疾病呢?请您去他那吧!”我同意了,来到医生那。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综合诊断后他说:“您的病,

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导致的。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

能成为装病灶的皮囊了。我能治好的。”便拿出一枚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的两倍那么大,交给我并说:“服用

这枚药丸足够祛除你的昏烦和郁结,消除病症恢复元气。但是药中是有毒的,必须病好了就停药,过量了就会打

破和谐,所以给你的剂量要少。”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个晚上肿胀的脚轻松了,麻痹的感觉舒缓了;过了十天

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可以分辨很细小的东西,听清楚很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

吃粗粮如同吃精细的食物。

有的人听说后来庆贺我,并且关心地对我说:“您所得到的药,几乎是神效啊!实在难得遇到啊。观医生的

态度,多是吝啬医术让自己显得高明,留后患让自己有财源,何不再要点药,所达到的疗效更好呢。”我糊涂啊,

拘泥于通常的观点而贪心不满足现有的疗效,猜忌诚心而迷惑于邪说,终于按照他的话去做了。等到再吃了五天

的药,那药的毒性发作,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醒悟了去就医,医生狠狠地责备道:“我就知道你不通事体

啊!”下了和解的要解除毒性,所幸还在危险的边缘;他日,吃了和解的药,便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刘某感慨道:“善哉医术!用毒攻击疾病,用和解之药安定心神,改换了两样都不利,有道理啊。如果遵循

老办法应付变化了的新问题,愚昧地执着于(过去的)章法和普通的见解,岂只是我等小人治疗疾病而已。”

医古文的医古文翻译

丹溪翁是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讳震亨,表字彦修,学习的人尊称他叫丹溪翁。他自幼爱好学习,每天能记千字。稍微长大,跟从辞官居乡的老先生学习经书,攻读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公得到朱熹四传的学说,在八华山讲学,又前去拜他为师。逐渐知道道德性命的学说,广博深奥,专精严密,于是成为理学家。

有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是精通医学的人,就不能使我病愈。你是聪明非凡的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丹溪翁因为母亲患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习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当时正在盛行北宋陈师文、裴宗元等编定的《和剂局方》,丹溪翁日夜学习它,不久他醒悟说:“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完全符合。如果要设立医学法度,确定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本乡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素问》、《难经》的。”于是整理行装外出游访,寻求别的老师请教。他渡过浙河,奔走吴县,穿越宛陵,到过南徐,最后抵达建业,都没有遇到良师。等他返回武林,忽然有个把他郡中罗先生来相告的人。

罗先生名叫知悌,表字子敬,世人称他太无先生,曾是南宋理宗时的宫中近侍,学问上对于医学精通,得到金代刘完素的再传,并且广博地通晓张从正、李杲两位医家的学说。然而他心胸狭小得很,凭借医技厌烦侍奉他人,难以称心如意。丹溪翁去拜访他,共多次往返,不能跟他接交。后来丹溪翁求见更加诚恳,罗知悌这才接待他,问道:“你不是朱彦修吗?”当时丹溪翁已经具有医学声名,罗知悌所以知道他。丹溪翁见到老师以后,就面向北方两次叩拜进谒,接受他传授的医术。

罗知悌接待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位医家的著作传授给他,为他讲述并发挥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依据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学习的内容,因为那不是正确的。”丹溪翁听了他的讲述,问题都解决消散,在心里没有一点聚积的疑问。过了不长时间,就完全掌握了老师的学说而返回家乡。

乡里的拘泥陈师文、裴宗元学说的各位医生,听了丹溪翁的言论,就大为惊讶地又是讥笑又是排斥,唯独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将要治愈了吧!”许文懿得四肢疾病,医生不能治疗的时间已十年有余了,丹溪翁按照他自己的疗法医治,的确有效验。

在这种情况下,原先又讥笑又排斥的那些医生们,才都在心里佩服在口上赞誉。几年之间,丹溪翁的声誉大震。丹溪翁不自我满足,更把刘、张、李三位医家的学说推广发展。他认为刘完素、张从正的学说,他们论述脏腑感受致病之气,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而湿热相火三气导致疾病最多,于是用推陈致新泻火的方法治疗,这固然是超过了前代医家。

然而有阴虚火动,或是阴阳两虚而湿热自盛的病证,又应当斟酌地使用。又认为李杲论述饮食劳倦、内伤脾胃的疾病,是胃脘阳气不能升发,连及心肺之气,都陷入中焦,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剂治疗,这也是前代医家没有阐述的。然而西北地区天不足,东南地区地不满,天就是指阳气,地就是指阴气。所以西北地区的人们,阳气容易不足;东南地区的人们,阴火容易亢盛。如果不了解这点,而只是拘泥李杲的补中益气法,那么脾胃阳气不足的病人当然能够治愈,但对于那些阴火亢盛的病人也沿用这种治法,我怕反而增加病人的疾病。

于是把三位医家的学说,去其短而取其长,又根据太极之理检验,还根据《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中的有关内容,更把《内经》的理论贯穿始终,来探寻其学说的主旨。他认为《内经》中论述的火,大概跟太极动而产生阳气、五行中火性恒动理论相符合;他又认为《内经》中论述的人体精血阴气最容易虚损,又跟《礼记》中谈到的养育阴气的意思正好相同。丹溪翁于是提出了相火易动和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两条理论,来阐发他的观点。

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闻名。各地因为疾病来迎请的人,就聚集在路上,丹溪翁都前往奔赴病人家里。他所治的病有多少,病状怎样,施用何种良方,服用何种药剂治愈,从过去到现在,取得效验的是哪些人,住在何县何里以及病人姓名,从人们的所见所闻中了解这些情况,清清楚楚地可以记载。 浦江郑义士患痢疾,一天晚上忽然昏倒,两目上视,小便失禁并汗液泄出。丹溪翁为他诊察,脉象虚大没有规律,就告诉家人说:“这是阴虚而阳气突然断绝,是由于病后饮酒并且行房事而得这种病,然而我能治愈他的病。”

赶快让人配制人参膏,并且急忙灸病人的气海穴。一会儿病人手能动,又过一会儿嘴唇也能动。等到人参膏配制好,给病人饮服三次,病人就苏醒了。以后病人又服用几斤人参膏,疾病痊愈。 天台周进士患恶寒证,即使在暑天也须用棉织物蒙裹着头部,服用附子数日,病情加重。丹溪翁为他诊察,脉象滑而数,就告诉病人说:“这是热极而反现的寒象。”于是用辛凉药剂,病人服后吐出一升左右痰水,蒙头的棉织物就减去了一半;接着用防风通圣散给他服用,病愈。

周进士实在高兴得很,丹溪翁说:“病愈后必须用清淡饮食来养育胃气,排除杂念来保养精神,那么肾水得以滋生,心火才能下降;否则,附子的毒性必将发作,恐怕就不能救治。”周进士没能这样做,后来听说痈疽发于背而死去。 一个男子患小便不通,医生用利尿药治疗,病情更加严重,丹溪翁为他诊察,右手寸脉相当弦滑,丹溪翁说:“这是积痰病,积痰在肺脏。肺脏属上焦,而膀胱属下焦,上焦肺气闭塞那么下焦膀胱就郁阻不通,比方像滴水的器具,必须是上面的孔通透,然后下面的孔才能滴出水。”于是按照疗法使病人大吐,吐完,疾病如同丢失一般治愈。

一个妇人产后有物像衣襟一样不回缩,医生们不知道是何物。丹溪翁说:“这是子宫,由于产妇气血虚,所以随着胎儿下垂脱出。”立即给病人黄芪、当归之类药物,并加上升麻提举它,接着用制皮工人制革的方法,用五倍子煎煮成药液浸洗,使子宫收缩。

过了一会儿,子宫上缩了。丹溪翁安慰产妇说:“三年后能继续生育,不要担忧。”后来果然如此。 一个贫妇守寡独居患麻风病,丹溪翁见她后心中怜悯,便说:“这种病世人称为难治的原因,是因为病人不遵守禁忌。这个妇人贫困而没有膏粱厚味,寡居而没有性欲房事,或许能够治愈。”丹溪翁就自己备药治疗她,疾病治愈。随后又服用四物汤多日,终于不再复发。

丹溪翁的行医治病,都是这样一类情况。因为他遇病施行治疗,不拘泥于古方,因而所治疗的病都治好了;然而对于各家的方论,却是没有什么不通晓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着古法,他却灵活运用,变化多端,而终究又都与古法相吻合。一时间,学医的人都像声音一样跟随,像影子一样依附着他,丹溪翁教导他们十分勤奋,忘记了疲倦。

丹溪翁年老以后,就依从弟子张翼等人的请求,撰写《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新论》等书,学医的人大多背诵学习,而且从中取得治疗法则。 老人简朴诚实,坚贞善良,刚毅严肃,耿介清高;用正直的作风来持心养性,用诚笃忠信来立身处世;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更是出于天性。

供奉一年四季的祭祀,他订出礼仪祭文而恭敬地哀悼先人。事奉母亲,则按时照料她的饮食起居而忠心奉养。在财物方面宁可让自己少一点,也一定要让兄弟多得一点。宁可对自己的孩子亏待一些,也一定要厚待兄弟的孩子。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就不跟他交朋友,不是正道的话就不说。喜欢谈论古今的成败得失,慷慨激烈的样子,有以天下为忧的大志。社会上有名的士大夫,大多都降低身份,虚心地向他请教,丹溪翁直率地向他们陈述治世之道,没有什么顾忌。然而只要有人一提到名利之事,他就生气地甩开衣袖起身走了。跟人交往,完全用三纲五常作为行事的准则。

他曾经说:天下有清明的政治,那么人的行为就表现出美德;天下没有清明的政治,那么人的言辞就表现出虚华。品德行为是根,言辞是随它产生的。假如他见到有人喜欢浮夸的言谈,致力于追求虚荣,而舍弃德行这个根本,就会使他怒气充满在面容上,像将要受到玷污似的。

他的特立高尚的品行都像这样,而行医仅仅是一个方面罢了。不过他讲学行事的主要方面,已经载在我的朋友太史宋濂为他写的墓志里了,这里不再记录,而只是记下他行医中值得传布的事情给他撰写的传记,希望使后世的君子能够来互相参考。

评论说:过去,汉代的严君平广泛学习,没有什么学问不通晓,在成都大街上卖卜为生。如果人有邪恶的不正当的卜问,就依卦象给他们陈述行邪害正的危害。跟当人儿子的人谈卜,就依据于孝道;跟当弟弟的人谈卜,就依据于顺从;跟当臣子的人谈卜,就依据于忠心。史书上称颂他的风度、声望、志气、品节,足以使贪夫受到感动而改邪归正,使庸俗之士受到劝勉而弃旧图新。

丹溪在婺州学到了宋儒道学的源流,而置身在医务界,有人以就医的身份来求见,他总是拿保全精气、养育神气来启发他们的思想。至于日常生活中的或语或默,或出外或居家,凡是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的,特别谆谆教诲,使人立刻精神振奋,感慨激动不已。左丘明说过:“仁德之人的话,它的利益很广大啊!”真是千真万确。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就是古代人所说的正直、诚实而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为他是医师就小看他呢? 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人民的大害。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

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有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一个德艺兼优的医生的风度,应能使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看上去很庄重的样子,气度宽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诊察疾病,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病状脉候,一丝一毫不得有误。处方用针,不能有差错。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

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跟别人开玩笑,不大声喧哗,谈说别人的短处,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有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 老子说:“一个人公开地有德于人,人们自然地会报答他;一个人暗中有德于人,鬼神会报答他。

一个人公开地作恶于人,人们自然会报复他;一个人暗中作恶于人,鬼神会来害他。”探求这两个方面的行为,阳施有阳报,阴施有阴报,难道是骗人的吗? 所以医生不能依仗自己的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只要存有救济别人痛苦的想法,(积下阴德)到阴曹地府之中,自会感到是多福的人了

。还有,不能因为别人有钱有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同乡张君写信来对我说:“壬辰年的秋天,农民起义军向中原进兵,大江以南,到处骚动不安。当时只有伯嘉纳公拿着部使者的节符来到浙东,谨慎地选拔各种人才用来保障一带的安定。我虽然不聪明,但伯嘉纳公不认为我无才学,让我担任代理录事判官这一职务。

录事判官的职责在于安抚治理全城的人口繁殖和聚积物资等生产生活秩序的事,凡是那些有关城市防御社会安定和睦的措施,我都不惧昼夜劳苦而勤奋努力地实行它。用来作为对伯嘉纳公赏识重用之恩的一点微小的酬谢报答。

而没有施用调节宣散的养生之道,日积月累,一天天加重,因劳累而得病。疾病初发作时,全身发高烧,接着就昏倒在地,等到我醒来时,两眼昏花,耳中发出如秋蝉鸣叫的声音;精神恍惚,像孤孤单单地离开人群而独自站立,像驾御着风暴飘游在太空,又像乘着没有拴缚的船颠簸飘荡在峡湾海流之中,完全不能自我控制。

听说丹溪翁朱彦修先生医名传四方,就急忙请他来给我治病。朱先生来到,诊完我的脉后说:“体内的真气被摇动了,外表的形体过于劳累,因而使阴精亏损,就耗损生命。你应该到清静无为的环境里闭目塞听地休养,不能够专门凭借药物来治愈疾病。”于是嘱咐他的优秀弟子贾思诚留下来,给我护理治疗。贾思诚先生看待我如同兄弟一样亲密,没有什么地方不得他的关心:考虑到我过怒,就用悲来给我治疗;悲太过,就用喜来给我治疗;喜太过,就用恐给我治疗;恐太过,就用思来给我治疗;思虑太过,就又用发怒的方法来给我治疗。他帮助我,扶持我,另外又更进一步调理我,安抚我。还不止是这些,如果我突然昏迷跌倒,他就用针刺或艾灸来使我苏醒;如果我自觉心跳剧烈,他就给我按摩心俞穴来使我安定。

像这样精心给我调治好几年,我一朝一夕也不能离开他了。宁可不吃新鲜的佳肴,不穿漂亮完好的皮衣,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贾君呢?宁可读书不能成为孔子、孟子一类的儒生,做官没有做到公侯,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贾君呢?我的病于是就被贾君治好了,因而贾君对我的功劳真是太大了。请您惠赐我一篇文章,赞扬贾君的善德善行,从而表明我对于贾君的恩德不敢忘怀。不知可不可以呢?” 我拆看张君的信,对于信中所写的事颇有感慨。世上那些给百姓当官的人,常常饱食终日吃喝玩乐,他们看待百姓的艰难困苦,非常冷漠的样子就像古代的越国与秦国距离很远,就像不相关联的样子。不只是不关心,还要吸饮他们的骨髓、刮尽他们的膏脂却还不知道停止。

哪里有像张君为百姓勤苦操劳而劳累成疾的呢?今世上的医生,酬应接待频繁,忙于社会交际,没有空闲来从容不迫地医护病人,不到两宿就辞谢离去,竟至有看病却没有时间切脉,切了脉没有时间开处方,就勿勿离去而挽留不住的,哪里有像贾君那样给病人调理护养几年之久而不生厌烦之心的呢?这些都可以书写下来。

我正在拿起笔来,跟文学家学习写文章,这些事情如果不写下来,那还写什么呢?

虽然如此,然而当今的为官行政,苛残暴虐,打击残害百姓,天天惟恐不足,我们的百姓民众忧患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我环顾天下四方,这样凶残的官吏是多么地纷纭众多啊!各郡县邑之间,哪里有能施用一点点救济弊政的方法来救助百姓困苦的好官吏呢?如果有这样的好官吏,我虽然不聪明灵敏,还能够研墨沾笔,大写特写而不以一次书写为满足。以上这些,就作为给贾君的赠序。 想 要改变薛雪是一个医学家的评定岂可轻易!上天生下一个万古不灭的人,可是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定要把他推送纳入到必朽的地方,这就是我忧闷悲愤的原因。那些称得上不朽的人,不是一定要成为周公、孔子那样的人以后才不朽。

像后羿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可以成为不朽的呀。假使一定要等到成为周公、孔子那样的人以后才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哪能有这样众多的周公、孔子呢?

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医学界中不朽的人物,他年老去世,我正想要辑录他的生平概略及主要医学成就,以便使他这个人的功绩长传于世,永不磨灭,然而没有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没有一个字涉及到医,反而依托于陈文恭那些谈论理学之流,如此等等。

啊!从此以后,一瓢先生的功绩失传了,被磨灭了。 学问贵在亲自实践,身体力行,不在于空谈。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可比得上仁学的了,薛雪先生能凭医术仁爱民众,使他们不早死或病死,这就是孔子的使老年人安宁,使青年人怀归的学问啊!他安于平素所处的地位而且奉行仁爱之学,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学问了,因而又何必在你为他写的墓志中要舍弃它而寻求别的内容呢?

王阳明的功勋业绩可算灿烂可观,胡世宁却讥笑他只是一个讲理学的人,陈文恭先生也还是从事这一套,这在我心中同样认为是不对的。然而,文恭是做官的,你的祖父,是平民百姓。官员借百姓来尊重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百姓如倚仗官员来抬高自己,就显得很卑下了。如果你拉住一个过路人问他: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即否认是名医)的言词。

又问他说:一瓢先生是理学家吗?即使是你的亲友,也会有不同的意见。你不用人们共同相信的医学成就来为你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都疑惑的东西来为你的祖父作传,大概不会是拘泥于“技艺的成就居于下位”的说法吧?不知道某种技艺就是某种学说中的仁道的表现,精心地去探求,哪一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从表面上去承袭,那么,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失去。燕王哙把君位让给子之,子之骗得了燕王哙让给的国家,他们又何尝不是依托唐尧、虞舜的禅让而自鸣高尚呢?

可是终于被梓人、匠人、轮人、舆人这样的工匠们耻笑。医道作为一门技艺,尤其是不能轻易论说的。神农开始创立它,黄帝使它昌盛起来,周公派冢宰统领它,它的理论通达于天地之大道。现在,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学这一流的人反而不绝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医术的效验是立刻会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里边没有一个;而道学的空谈无从考查,因此那些才学浅陋的文人到处都是。

你不把你的祖父尊崇于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却反而把他贬低在到处都是的浅陋的文人之中,错了啊!即或薛雪先生在衰老之年精神上无可聊赖,有过这方面的附和接触,那么也只应当连带地写上这一点,却不可完全淹没他的医学经历。我过去患重病,生命危险得很。那时,即使有十个周敦颐、二程兄弟、张载、朱熹等道学家在我身边,又有什么用处呢?

然而,一瓢先生独能用他的医术救活我,这就是我内心佩服而认为他是不可磨灭的原因啊!可以料想到,除此以外,他一定还有可以救人、可以使世人长寿的奇异的医案、良好的方剂,如把它们编辑起来,传给后世,一定会超出那些道学先生的语录、陈言烂调万万倍之上。你竟然回避这些不加宣扬,甘心地背弃那神妙的医学而依附那臭腐的理学,在理学界未必能给一瓢先生增加一个假冒的席位,而在医学界反而被失去一位真才实学之士了。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难道不是太令人痛心了吗! 齐王的保健医王遂患病,自己炼制五石汤服食治病。我淳于意前去探访他。王遂对我说:“我有病,希望您能给我诊治。”我就给他诊治,告诉他说:“您患的是内热病。《医论》的书里说:‘内热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的病人,不能服饮五石汤。’矿石炼制的药物精锐燥烈,你服用这种药不能正常地大小便,赶紧不要服用,从面色来看,您将要发生肿痈病。”王遂说:“

扁鹊说:‘用寒性矿物药来治疗阴虚内热的病,用热性矿物药来治疗阳虚外寒的病。’矿物药有柔与刚或寒与热不同性味的药剂。所以,内热就用寒性矿物药中平和的药剂治疗它;内寒,就用热性矿物药中刚燥的药剂治疗它。”我就对他说:“您的论说差错得太远了。

扁鹊说的虽然就像这样,但是必须详细周密的诊断,依据医学的法度,确立治疗的规范,符合医疗的原则,综合望色和脉诊、表里、虚实、病情顺利和险恶的规律,参合病人动和静跟脉息变化相应的情况,才可以论治。医论著作里说:真热假寒的病,不用慓悍的药和针石治疗。如果慓悍的药入内,那么邪气闭阻了,而郁结之气愈加深入内伏。

诊断书上说:假寒真热的病,不能用刚燥之药。刚燥药侵入体内会扰动阳气,阴病就更加衰弱,阳病更加显著,邪气到处流行,因此困剧经俞中,暴发为疮疽。”我告诉他后,过了一百多天,果然在乳房长了疽疮,向上很快蔓延到缺盆部位,后来就死了。这就指出论治的大法,一定有规律法则。平庸笨拙的医生对这些有一点不熟悉,就在医理的领会和临床上阴阳寒热的运用上发生差错了。

医古文翻译问题~求强人回答~在线等 多谢!

选三则吧:

2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译:自然界分布着金木水火土五行,靠它们来化运万事万物;人秉承五行的正常运动变化,就有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腧穴是气血汇合流通的道路;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其变化难以穷尽。

9.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

译:为什么今天从事医道的人,也把《灵枢》《素问》弃置一旁,不闻不问,自己却对生命的玄妙昏昧糊涂,让本为实症的人更实,让本为虚症的人更虚,从而给人留下灾殃,招致病邪,失去正气,使人断送性命。所谓在医学上擅长专科的人,竟然象这样吗!

14.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

译:然后用灵验奇妙的灵芝来熏蒸,用甘美纯净的泉水来滋润,用朝阳沐浴形体,用音乐陶冶性情,顺应自然,自觉得意。选三则吧:

2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译:自然界分布着金木水火土五行,靠它们来化运万事万物;人秉承五行的正常运动变化,就有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腧穴是气血汇合流通的道路;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其变化难以穷尽。

9.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

译:为什么今天从事医道的人,也把《灵枢》《素问》弃置一旁,不闻不问,自己却对生命的玄妙昏昧糊涂,让本为实症的人更实,让本为虚症的人更虚,从而给人留下灾殃,招致病邪,失去正气,使人断送性命。所谓在医学上擅长专科的人,竟然象这样吗!

14.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

译:然后用灵验奇妙的灵芝来熏蒸,用甘美纯净的泉水来滋润,用朝阳沐浴形体,用音乐陶冶性情,顺应自然,自觉得意。选三则吧:

2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译:自然界分布着金木水火土五行,靠它们来化运万事万物;人秉承五行的正常运动变化,就有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腧穴是气血汇合流通的道路;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其变化难以穷尽。

9.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

译:为什么今天从事医道的人,也把《灵枢》《素问》弃置一旁,不闻不问,自己却对生命的玄妙昏昧糊涂,让本为实症的人更实,让本为虚症的人更虚,从而给人留下灾殃,招致病邪,失去正气,使人断送性命。所谓在医学上擅长专科的人,竟然象这样吗!

14.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

译:然后用灵验奇妙的灵芝来熏蒸,用甘美纯净的泉水来滋润,用朝阳沐浴形体,用音乐陶冶性情,顺应自然,自觉得意。选三则吧:

2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译:自然界分布着金木水火土五行,靠它们来化运万事万物;人秉承五行的正常运动变化,就有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腧穴是气血汇合流通的道路;人的生理病理现象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其变化难以穷尽。

9.奈何今之业医者,亦置《灵》《素》于罔闻,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虚虚,而遗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绝人长命。所谓业擅专门者,如是哉!

译:为什么今天从事医道的人,也把《灵枢》《素问》弃置一旁,不闻不问,自己却对生命的玄妙昏昧糊涂,让本为实症的人更实,让本为虚症的人更虚,从而给人留下灾殃,招致病邪,失去正气,使人断送性命。所谓在医学上擅长专科的人,竟然象这样吗!

14.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

译:然后用灵验奇妙的灵芝来熏蒸,用甘美纯净的泉水来滋润,用朝阳沐浴形体,用音乐陶冶性情,顺应自然,自觉得意。

医古文课文的翻译

《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3+2”五年一贯制高职、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及普通大学的必修必考课程。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繁体字,对古文特别是医古文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当他们一进入中专或大学学习《医古文》这门课程时,一开始的畏难情绪很大,学习热情不高。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我是来学专业的,学不学医古文无所谓,而不知学习医古文是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与前提。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引导之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多数同学不仅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学习古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从先贤们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中感受到了他们人格的魅力,并成为激励学习的动力。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笔者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全国高教自学指定教材及普通高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依据,结合这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与体会,写下此文,一则给学习者以津梁,二则以就教于行里。

面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我会经常对他们说,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她绝非一人所创,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百代传承,千载创新而成为救死扶伤的国之瑰宝,并以其奇特的医理疗效而在世界独树一帜。然而,传承这一瑰宝的载体是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载体就是医古文。因此,对于中医药学生来说,学好医古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医古文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1 何谓医古文

医古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所有的医药学文选典籍。狭义的医古文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医古文》课程。也是我要在这里重点讲述的知识。这种狭义的医古文按词义切分,有“医”和“古文”两层意思。这个“医”,指中医,含中医药历史文化;“古文”指古代语言文字。由此可知,医古文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古代中医药的语言文字;二为古代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医学生来说,简言之,《医古文》是研究祖国古代医学文献与语言文化现象的基础课程与学科。

学习对象了解了,固然必要,但仅仅是掌握一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大纲的要求。教材的体例,突出的重点等等。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才有成效。因此,也就引出了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2 《医古文》的学习内容

医古文作为祖国医药技术与语言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传承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基础深厚,理论独特,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在段逸山教授选编的中医药大学教材《医古文》中,遴选了名医传记、医著序言,医理阐释,医案凡例等,集中反映了祖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集古代哲学、医学、文史、伦理等医家理论,诸子思想,各家学说于课文之中,兼长并蓄,自成一家。

具体解析,在编写方式上,它分上编(阅读文选);下编(基础知识,自考教材为阅读指导);及附编组成。上编阅读文选部分有传记、序文、医论、医则等体裁的文章四十篇;下编基础知识部分有汉字、词汇、语法、修辞、今译、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附编为简繁字对照表和异体字整理表两个方面。整个教材体例合理,容量适中,便于学习。但这毕竟是一部有七十多万字的洋洋大篇,泛泛而学,对于初涉者必定难以适从,只有既窥全貌,又抓肯綮,才能学有所成。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了解教材全貌,又能掌握课文的重点呢?这就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三个问题。

3 如何掌握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

医古文,首字为“医”,医则难学,次字为“古”,古文难懂,第三字为“文”,文为繁体字则难认。难!难!难!面对学习的种种困难,掌握学习《医古文》能克难制胜的重点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明确三个目的;注重五个方面。

3.1 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中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语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

重点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

3.2 明确三个目的这三个目的就是阅读、理解与应用。教材主编段逸山教授曾明确指出:“增强医古文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医古文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医古文最为标准的尺度,是测试医古文阅读素养的圭臬〔1〕。”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做到有效地阅读理解?我在这里介绍一个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课文效率的“三结合”方法。

3.2.1 点面线结合“点”就是字、词、义。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的字义词义。“面”就是教材中的四十篇课文。这四十篇课文一定要按它们不同的体裁来总体把握,明确传、序、论文的不同。“线”就是从字、词、词义到课文再到基础知识,这种一线穿珠的线索把握。这些理顺了,阅读起来才会思路清晰。

3.2.2 读记练结合要想理解课文,必须通过认真的阅读来完成,而读又必须通过记忆来强化,而记忆又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细化,深化,直至读懂弄通。比如课文开篇的《扁鹊传》中,扁鹊在为赵简子视病后回答董安于说,血脉治也。一个“治”字,就有多种解释,这里是“正常”的意思。除此以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整理、研究、医治”等意思,而其本义为“治水”。这些都要通过读记练来完成。因此认真阅读,强化记忆,深化练习是学习医古文的有力措施。

3.2.3 思比创结合“思”是思考;“比”是比较;“创”是创新思维。强调阅读记忆,不是要你去死记硬背,一定要学会思考,比较,创新。唯有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言赅旨晓。如去年全国《医古文》自考试卷中的第一题,要求在对“颡”字的单项选择“嗓、颈、额、脸面”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因平时应用较少,要正确选择这个字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你能善于思考,比较,有创新思维就不难。首先应思考这个字是形声字,“页”是它的形符。“页”的本义为头,凡以页取义的字都与头有关。因此其字与“长身广颡”连词。再比较“广”字不能修饰选项中其它三项。说“广嗓、广颈”不通,说“广脸”更会让人啼笑皆非。那正确义肯定是“额”无疑了。又如《与薜寿鱼书》一文中的“其”字,虽在同一篇课文,但词义迥异。有作代词“他”义的,有作副词“大概”义的。还有通“岂”作“难道”义的。这就需要你去辨析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词义。需要你学会全面的思考,认真的比较,创新性的思维才能做到正确无误。

其实阅读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加深理解,而在理解中又可以获得阅读的愉悦,激活阅读兴趣,从而更努力地 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但仅是读了,理解了还不够,最重要的还要去应用。如何应用?作为一个医学生,可以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由课本知识的掌握再逐步广泛地学习一些课本以外的医著医论医案。能读通,翻译,指导专业,服务临床,就是很好的应用。最好能接触一些古本原著。只要这样长期践行,专业应用能力定会与日俱增。

3.3 注意五项内容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医古文》五个方面的内容:汉字、注释、语法、今译、人文精神。

3.3.1 汉字据传,仓颉创造出汉字时,天下粟米,鬼神哭泣。正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可见我们的先民对汉字出现的崇尚。了解汉字的源流、形义、通假、异繁、正误,是学习与理解医古文的基础与前提。因为中医药文化这一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正是由汉字来承载的,只有较全面地了解了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现象,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传承古医籍文化。

3.3.2 注释如果说了解汉字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那么注重课文(或字词典)中对字词的注释,则是学好医古文的依据。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我在这里所说的注释,是今人(主要为教材编者)对课文中重点字词、人物、典故、文化现象的注释。我们可称其为“今释”。此“今释”与课文基础知识第四章的“注释”是不同的。那里所讲授的“注释”是在古医籍中就传承下来的,又称“古注”。当然了解这一章中所讲的内容与方法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注重先师今贤们对医古文的古注今释,才会使我们阅读起来言之有据,真正心领神会,得到真知。

3.3.3 语法《医古文》中的语法现象,教材归纳在“词义”这一章中,但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语法和词义的关系。这里面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二是了解语法与句子的关系。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这些医古文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与规律,正确理解它,则能正确理解古医籍中的语法了。

3.3.4 今译今译即为翻译,亦为把古语译为今语。本人认为对这部分内容只需了解今译的标准、类型、方法即可。要做到今译准确,前提仍然是阅读理解。阅读深了,理解透了再与正确

医古文医话三则现代文翻译

一则:《系辞上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二则:《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三则: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安邮轩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古文《周易》三则翻译(医古文周易三则简体)” 的相关文章

周公解梦梦见古文,梦见翻译古文

周公解梦梦见古文,梦见翻译古文

有时候做梦很奇怪,会梦到我根本没看过的文言文,上面的字密密麻麻,非常清晰,梦境中还能很流利的读出来梦这东西应该还属于未解之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能完全解释一些奇怪的梦。等科学进一步研究吧。梦周公文言文答案1. 翻译文言文《梦周公》“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周公是西周...

周易外传大有翻译(易传文言翻译)

周易外传大有翻译(易传文言翻译)

易经序卦传原文及翻译序卦传——白话翻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白话】乾为天,坤为地,有天地,然后万物才...

周易经典名句及翻译

周易经典名句及翻译

周易名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翻译:天体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君子应效法于天,自觉地努力向上,力求进步。)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翻译: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愁。)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翻译:声调、声音、话语相同,会产生感情的共鸣;气息、气味、气质相同,会互相吸引。)...

十三经注疏周易翻译 十三经注疏原文翻译

十三经注疏周易翻译 十三经注疏原文翻译

《易经》断占常用术语大全《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

周易正义序文翻译(周易正义与周易注疏)

周易正义序文翻译(周易正义与周易注疏)

蒙是蒙蔽,蒙蔽之物被移开,真相就没有怀疑,于是可以对有罪之徒进行处罚,也可以利用来给无罪的人卸掉刑具因为蒙蔽已除,原来的怀疑,现在很明显,所以不论是处罚还是脱罪都有了证据。它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涵含着宇宙生成论,对后来的...

周易正义孔颖达翻译(诗经正义孔颖达)

周易正义孔颖达翻译(诗经正义孔颖达)

《周易正义》乾卦诗解2德通六爻隐信忠惕《周易正义》乾卦诗解 2德通六爻隐信忠 惕题文诗:初九 有 曰 , 潜龙勿用 , 子曰龙德 , 至情至 隐 ,不易乎世 , 不为世俗 , 所移易也 . 不成乎名 ,遁世无闷 , 不见是 善, 而 己 无闷 , 乐则行之...